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科技 >
一寸丹心付麦田——缅怀中国科学院院士庄巧生|清明,我们缅怀逝去的科学家|环球热门
来源:科技日报     时间:2023-04-04 18:23:59


(资料图)

科技日报记者 马爱平

2022年5月8日,您永远离开了我们,您的生命定格在105岁的春天。

大国再失巨匠!您的仙逝是我国农业科学领域的重大损失。

“要摸爬滚打在麦田中,学会同小麦对话。”这是您终其一生践行的座右铭。

20世纪50年代,您在西藏高原提出了“在海拔3000米到4000米的河谷农区种植晚熟冬小麦”的设想,并付诸实践,开启了一场大规模的引种和选育实验。您把小麦种植的海拔高度提升了700米,为丰富当地居民的饮食,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
条锈病的大暴发,让您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育种的方向,此后10年中,您育成了抗条锈病的小麦新品种“北京8号”。20世纪60、70年代,“北京8号”成为华北平原上的主栽品种之一,最大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万亩。您育成的“北京10号”,同样在北京、河北等地广泛推广,最大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。

近70年来,您带领团队育成的新品种,累计推广超过4亿亩,为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,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“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:一是育成10来个优良小麦品种,并在生产上应用;二是编写了几本与小麦或育种有关的专著,为国家农业科技事业留下些许历史记录。仅此而已,微不足道。”您在自传中这样写道。

的确!对您来说,最大的满足是下田看小麦如何抽芽、拔高和结穗。“该下地时还下地,特别是开春到麦收的季节,至少要去一次试验地,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难以向他人说清道明的特殊享受。”您如是说。

然而,我们永远不会忘记!70年来,薪火不绝,中国的小麦育种,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。今天,中国小麦品种,100%完全自主,其中,有您不可磨灭的一份贡献。

标签:
推荐新闻 +
猜您喜欢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