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科技 >
从首届科技节 看贵州的科创决心
来源:科技日报     时间:2023-08-07 22:46:23

科技日报记者 何星辉

“贵州巨大的科技进步,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。”在参加首届贵州科技节时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杨如此感叹。


(资料图片)

8月5日至9日,以“科技黔行,创新有我”为主题的首届贵州科技节举办,吸引了40余名两院院士和数千名科研工作者聚首贵阳。贵州科技节不仅让科技成果大放异彩,也让外界得以一探贵州科技创新的“虚实”。

一场科技的盛宴

“中国天眼”遥望苍穹、“中国数谷”算启未来、“万桥飞架”托举坦途……诺贝尔奖获得者、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哈特穆特·米歇尔虽然未能亲临贵州,但对于贵州近年来的科技成果却如数家珍。他以视频的方式,为首届贵州科技节送上了祝贺。

从人造太阳关键堆芯部件“贵州制造”,到世界最大直径264毫米钢丝绳牵动人心;从国际首套1∶250万月球全月数字地质系列图的面世,到重构国家锰矿资源全球分布格局的找矿技术;从高品质磷肥全面替代进口,到绿色农药真正风行天下……作为首届贵州科技节的“重头戏”,科技成果的展览展示板块,浓缩了贵州科技之光。

其中,有“贵州省2022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成果”,也有230家参展企业的“看家宝贝”,许多科技成果以VR、AR、MR、全息投影、裸眼3D等方式展出,让公众可以沉浸式体验到贵州科技的魅力,是对近年来贵州科技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。

高端论坛展望科技前沿、院士之行“引智入黔”、成果对接“借梯攀高”……贵州科技节期间,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,让贵州科技显示度拉满。对于公众来说,这也是一场展示贵州科技创新、凝聚科创力量、普及科学知识、弘扬科学精神的科技盛宴。

一个特殊的信号

以设立专属节日的方式举办科技节,贵州向外界释放了什么信号?

“近年来,贵州科技创新事业取得长足进步,成为我国区域创新的一个新亮点。”在首届贵州科技节开幕式上,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副司长吴家喜给出上述评价。

“走出洼地”的贵州,区域创新能力稳定进入全国第二方阵,无论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,还是全社会R&D(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)经费支出增长,都数倍增长。由此,贵州形成了独特的科技创新“打法”:一手抓优势领域科技攻关,一手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。

科技资源少、基础差是事实。这就注定贵州搞科技创新,不可能像发达地区一样全面出击。用贵州省科技厅党组书记、厅长项长权的话说,贵州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坚持“有所为有所不为”,发挥比较优势,采取差异化创新策略,握指成拳、单点突破,在一些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开展科技攻关。

攻关是扬长,转化是补短。当然,贵州的科技创新工作,更主要的还在于大抓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,以此来弥补自身科技资源薄弱的短板。扬长是为了促进更多“从0到1”的源头性科技成果涌现,补短是为了促进更多“从1到10”的重大科技成果在贵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 

2022年召开的该省科技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上,贵州提出了建设特色科技强省的目标,具体抓手是“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”和“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”。

纵观首届贵州科技节,围绕科技研发、关键技术转化、人才队伍培养和高端决策咨询等方面,贵州充分展现了协同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自觉和开放合作的姿态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香港大学原副校长李焯芬为此称赞说,首届贵州科技节是贵州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

一片广阔的舞台

“当前,贵州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。”贵州省委副书记、省长李炳军在开幕式致辞中说,贵州将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采取更加务实有力的举措,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。

这些年来,一批又一批的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,扎根贵州。如今,踏上“四新”“四化”的新征程,贵州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。

实现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的3D打印新技术、解决电解锰渣无害化和资源化问题的新产品、高原抗强光照灼的农用大棚膜替代进口新方案……贵州科技节期间,贵州省科技厅当起了“红娘”,对遴选出的320项科技成果进行集中发布和部分重点推介,希望为这些成熟度高、预期转化效果好的科技成果找到“婆家”。35项科技成果与意向单位“牵手成功”,现场签约。

被誉为“揭榜挂帅第一省”的贵州,一如既往地敞开胸怀拥抱外来的创新资源。贵州省科技厅梳理出全省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82项技术需求,面向省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张榜寻求合作,以破解制约贵州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。

在贵州科技节开幕式上,李炳军热情发出邀约,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贵州科技事业,也希望广大企业家积极融入贵州创新发展,助力贵州培育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。“我们将全力优化创新生态、厚植创新沃土,让大家的创新智慧竞相释放、创新成果不断涌现。”李炳军表示。

标签:
推荐新闻 +
猜您喜欢 +